回首頁院所公告院所位置
首頁 »醫學常識
  • 何謂陰道炎 (詳情)

    婦科最常見的問題,即是陰道的感染,陰道是肌肉形成的通道,內達生殖系統,使經血流出,性交時男性生殖器進入,以及嬰兒出生的產道。正常的生理狀況下,陰道內即存有各菌種,維持酸性正常的生態平衡,當生態平衡改變,某一些菌種增生造成感染,如性病,但大多是內在平衡改變造成。

    (1) 生活壓力過重。
    (2) 糖尿病、懷孕、停經缺乏荷爾蒙等。
    (3) 沖洗陰道、芬香劑及過敏的清潔用品。
    (4) 性交、多重性生活。
    (5) 抗生素使用。
    (6) 陰道不正確的藥膏塗抹。
    (7) 不透氣的棉墊或內褲。

    陰道炎的症狀是分泌物增多、顏色改變、有異味、陰部不舒服、灼熱感、癢、腫或性交不適,有以上現象應就醫治療,勿自行塗藥,因為醫師可從症狀及內診檢驗對症下藥,若情況嚴重也可能造成骨盆腔炎及不孕。

    防止陰道炎的注意事項如下:
    (1) 避免太緊的褲子並保持透氣乾爽。
    (2) 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每天清洗陰部。
    (3) 不沖洗陰道。
    (4) 不用芳香劑及刺激的清潔劑噴灑陰部。
    (5) 睡眠飲食正常,保持輕鬆心情。
    (6) 避免有芳香劑、刺激不舒服的棉墊。


    常見的陰道炎有下列五種:
    (1) 細菌型陰道炎:
    最常見的類型,是正常的菌種失衡增生造成,症狀有分泌物增加、有異味或癢、紅等症狀,有學者報導一些婦產科術後的感染及懷孕時引起的破水、絨毛膜炎、或產後子宮內膜炎,也可能有關,診斷可藉由分泌物的 PH 值、異味及顯微鏡下的檢查得知,治療時男性也需同時治療。

    (2) 黴菌型陰道炎:
    第二種常見的陰道炎,是由黴菌引起,症狀癢、紅及分泌物,如起司的白色物質出現,通常好發於懷孕、糖尿病、口服避孕藥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診斷可藉由症狀及顯微鏡見到黴菌菌絲而得知,治療可用抗黴菌藥膏外用。

    (3) 原蟲性陰道炎:

    常見於性接觸造成的感染,病狀是有泡狀灰綠色分泌物、癢紅腫等症狀,有時可見紅點狀,如草莓外表出現於陰道內膜及子宮頸處,診斷可經由臨床症狀及分泌物顯微鏡檢查得知,治療可用抗生素,性伴侶也要同時治療。

    (4) 萎縮性陰道炎:
    通常發生於老人家、剛生完產或哺乳的婦女,是因為荷爾蒙的改變缺乏造成的,症狀是乾澀有分泌物,可能帶血,有性交不適、小便不適等症狀,診斷可由分泌物及顯微鏡檢查,治療可用口服或外用軟膏,通常九個月左右可強化陰道內組織恢復正常。

    (5) 異物陰道炎:
    較不常見,通常是媽媽發現小女孩有分泌物、癢等症狀,可塗抹來治療。

  • 何謂更年期 (詳情)

    隨著年齡增長,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功能逐漸衰退至不具功能的過渡期,由於這段期間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引起許多身體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心悸、情緒不穩、皮膚萎縮等,我們統稱為「更年期障礙」或「停經症候群」。更年期發生時間平均為五十歲左右,但只要是卵巢機能衰減時,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

    更年期障礙的症狀,可以大略分成幾項:

    (1) 月經異常:
    月經異常是更年期婦女最容易察覺到的變化,經期變得很不規則、月經量時多時少,最後停經。

    (2) 神經血管控制失調:
    最明顯的症狀是熱潮紅,有時女性會突然感覺到一股躁熱往臉部、頸部、胸部衝,但幾秒後就消退,有時伴則有心悸、盜汗,一天需更換好幾次衣服,症狀甚至會在睡覺時出現,影響生活品質。

    (3) 精神方面:
    失眠、焦躁、憂鬱等情緒變化是更年期也會出現的症壯,很容易被誤認為「中年危機」或「空巢症」,甚至會被誤認為是「精神病」,一直服用精神藥物無效後才警覺是更年期的問題。

    (4) 皮膚及陰道、尿道表皮萎縮:
    水份及皮下組織減少,失去光澤,這也是婦女朋友最擔心的「青春美麗」不再。另外,陰道表皮萎縮引起退化性陰道炎,容易有陰道癢、刺痛、性交疼痛等現象。尿道表皮萎縮則可能引起無菌性尿道炎及頻尿、尿失禁等症狀。

    若要正確診斷是否為更年期障礙,則需求助婦科醫師,作詳細的卵巢功能指數抽血檢查,藉由檢查女性荷爾蒙量是否減少、腦下垂體激素是否上升來評估,可驗證卵巢功能是否衰減,進入更年期。

    更年期症狀在女性荷爾蒙減少的二至五年間逐漸出現,但兩側卵巢摘除者所造成的停經症狀,在術後會很快出現。有些婦女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的停經症候,但大部份婦女多少有上述幾項或全部症狀,這些症狀是可以忍受的,只有少數婦女有嚴重停經症,使得身心俱疲,生活大亂,痛苦不堪。
    如果您有上面所提到的更年期障礙,在精神方面,可求助於朋友、家人,同時也要諮詢婦科專家,對身體功能、荷爾蒙及骨質密度做檢查,確切找出疾病,才能減緩不適症狀。

  • 何謂子宮內膜異位 (詳情)

    經血產生的部位,是子宮腔最內層子宮內膜,當組織長到子宮外外到處散佈,如在輸卵管、子宮外壁、腹膜、卵巢,甚至長到膀胱、腸子或開刀的傷痕甚至到肺部,子宮內膜組織會隨體內月經週期荷爾蒙改變,而有像月經週期般的變化,造成臨床上許多症狀,如下腹痛、背痛、經痛、出血、月經不規則、大小便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症等。

    根據統計,大約有10%的生育期婦女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子宮內膜異位就佔婦科手術20%,而不孕症的患者中有子宮內膜異位者佔30%,通常好發20幾歲女性,於更年期得以緩解。

    子宮內膜異位形成的原因:
    (1) 家族基因遺傳
    (2) 月經來潮時:
    有些月經的組織由輸卵管逆流到腹腔中,或這些內膜組織經由血管成淋巴系統散佈到子宮外,植入於其他部位。
    (3) 胚胎發展時:
    有些子宮內膜細胞分化於子宮外。子宮內膜於腹腔中,外觀扁平到稍微凸起,顏色由白到暗咖啡色,有點像粉點炸開般,而另一種型態為經血積在卵巢處,形成囊腫,長期下來,血液濃縮,形成濃稠狀物質,又稱巧克力囊腫,大小不一,有時可能有很多個。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些人沒有症狀,但大部分症狀從月經開始,越來越明顯,直到更年期,異位膜組織萎縮,症狀得以減緩。

    疼痛是主要的症狀,下經痛、腹痛、性交或性交後疼痛,其他症狀有倦怠、大小便疼痛、月經不規則,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受孕率較低,每個月受孕率約7%,而正常情況每個月的受孕率約25%,原因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處,分泌化學物質阻擋其受孕。如子宮內膜異位嚴重,廣範圍的疤痕阻塞輸卵管,卵巢有囊腫形成,這種情況,若未治療,受孕率是極低的。

    其他嚴重的合併症包括:
    (1) 巧克力破裂,需要開刀治療
    (2) 沾黏、腸阻塞
    (3) 影響膀胱、輸卵管或腎功能

    假如妳有上述症狀,要確定診斷可用腹腔鏡,也就是用一小管子進入腹部,醫師可在電視的螢幕上看到腹部內的情況,小的病灶或輕微的沾黏,可由腹腔鏡處理,但若嚴重沾黏或巧克力囊腫,則可能需開刀處理,有時因婦科其他原因開刀,也可能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治療可減低症狀,如疼痛或不孕為主,依據嚴重程度、年齡、是否有需要懷孕而決定,分兩方面進行:

    (1) 觀察:
    假如子宮內膜異位輕微,症狀不明顯,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每半年追蹤一次,這種情況通常是腹腔鏡或其他婦科手術時發現,大部分婦科醫師會把小的子宮內膜病灶燒除或切除,但有些研究指出,這種處理有時對受孕並沒有多大幫助。
    (2) 藥物治療:
    假如目前沒有懷孕的問題,而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用荷爾蒙法治療,抑制排卵,而其中的黃體素也有萎縮的囊腫的作用,或用其他荷爾蒙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萎縮,達到治療的效果。

    黃體素的副作用,如月經不規則、浮腫或多毛、青春痘等現象,而RH則會造成類似停經的作用,臉潮紅等症狀。在治療期間或結束後,疼痛一直無法改善,則可能需要腹腔鏡或開刀治療。
    有一半的年輕少女,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由某種程度的生殖系統阻塞造成。另外,懷孕期間子宮內膜異位症狀會消失,但子宮內膜異位症會降低受孕率,假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好趕緊生育,不要拖延。

    若巧克力囊腫沾黏太嚴重則須拿掉卵巢,學者建議半年後再補充女性荷爾蒙,以免復發;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可馬上補充荷爾蒙,通常更年期後子宮內膜異位症會緩解消失,極少數因荷爾蒙補充劑而復發。

  • 何謂子宮外孕 (詳情)

    受精卵著床在正常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就是「子宮外孕」,這些地方包括輸卵管、卵巢、子宮頸和腹腔,其中95%發生在輸卵管。子宮外孕發生率約每70~300個懷孕婦女中有一個子宮外孕,好發年齡在35~44歲之間。

    造成子宮外孕機率提高的因素 :
    (1) 人工生殖技術:
    採用人工受孕、試管嬰兒及禮物嬰兒等,子宮外孕的機率會增加三倍。
    (2) 子宮及輸卵管的感染:
    披衣菌或淋病菌這類的病菌感染會破壞輸卵管健全,子宮外孕機率約是一般人的三倍。
    (3) 輸卵管手術:
    結紮或輸卵管整形或重建手術者,子宮外孕機率約是一般人的廿一倍 。

    子宮外孕的臨床症狀 :
    (1) 腹部疼痛。
    (2) 不正常出血:
    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少量出血,許多婦女將它誤認是正常月經而耽誤診斷時機,所以若是經量不大或狀況與以前不同,若有懷孕的應儘早驗孕,以釐清出血原因。
    (3) 骨盆腔壓痛:
    若子宮外孕達破裂出血,可能會有此症狀,有時骨盆腔發炎也可能會有此症狀,需做鑑別診斷。
    (4) 子宮變化:
    因子宮外孕時仍會分泌荷爾蒙,所以有可能會使子宮像早期懷孕一樣輕微膨大。
    (5) 血壓降低及心跳變快:
    此症狀是子宮外孕破裂、內出血及休克情形產生才有可能出現。
    (6) 骨盆腔腫塊:
    以內診或超音波檢查子宮外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或膨大。

    子宮外孕的診斷 :
    (1) 超音波檢查:
    a. 懷孕六週仍無法從腹部或陰道的超音波看到子宮內的妊娠囊。
    b. 血液中人類絨毛激素(β-Hcg)超過1500mIU/mL,仍無法從陰道超音波看到胚囊。
    c. 可在子宮外部看到有妊娠囊或胚胎。
    d. 驗孕呈現陽性反應,但無法在子宮內找到妊娠囊並合併有子宮外液體的堆積,也就是有內出血的現象。

    (2) 序列性的血液人類絨毛激素(β-hCG)檢測:
    一般說來,若是正常懷孕人類血液中的β-hCG每隔兩天會呈倍數增長,若是隔兩天抽血的結果β-hCG 成長少於66%,就應懷疑有子宮外孕的可能。

    (3) 後穹窿穿刺:
    子宮外孕若是有破裂,在子宮後面的子宮-直腸陷窩中可能會有積血產生,可經由陰道內診的後穹窿穿刺,吸出黑色不凝結的血液而確定內出血診斷。

    (4) 子宮擴刮術(D/C):
    若病人驗孕呈陽性,合併持續性出血,超音波又找不到胚囊,可以子宮擴刮術清除子宮內組織化驗,若在子宮內可找到殘餘絨毛或胚胎組織,就代表這是早期流產而排除子宮外孕可能或兩天後再追蹤β-hCG ,若沒有下降,應為子宮外孕。

    (5) 腹腔鏡:
    可直接檢查輸卵管與其他腹腔器官的狀況,若確定是子宮外孕還可順便手術治療。適用於明顯懷疑是子宮外孕、情況穩定的病人。

    (6) 剖腹探查:
    直接開刀,適用於檢查都明顯懷疑是子宮外孕,且合併內出血,情況緊急或不穩定的病人。

    (7) 陰道進入腹腔:
    輸卵管子宮外孕,也可以經由陰道進入腹腔完成手術治療,優點是腹部沒有傷口,復原快速。

    子宮外孕的治療 :
    (1) 手術治療:
    腹腔鏡已是子宮外孕手術的第一選擇,傷口小、時間短。手術可分為二種:
    a. 保留性的手術:
    95%的子宮外孕發生在輸卵管,當病人想保留未來的生育能力,可進行輸卵管切開術或輸卵管造口術。以切除輸卵管內子宮外孕的胚胎組織為主,儘量滅少對輸卵管的傷害以保留未來生育能力,但相對的缺點則是有可能仍有殘留的胚胎組織在輸卵管裡面(約10%)必須要再次手術清理,同時保留下來的那一側,輸卵管再次產生子宮外孕的機會也較高。
    b. 根除性的手術:
    指的是輸卵管切除術,即把發生子宮外孕的輸卵管,連同在內的子宮外孕切除。對於沒有生育意願的人這是標準的手術法。

    (2) 藥物治療:
    如果外孕的病灶內胚胎有心跳,光以肌肉注射Methotrexate常常會治療失敗,子宮外孕懷孕週數小於六週,經超音波檢查確定沒有胚胎心跳、輸卵管妊娠大小小於3公分、輸卵管妊娠尚未破裂、Hcg濃度小於2000mlU/Ml,就很適合投以Methotrexate藥物治療。

    以肌肉注射MTX之後,每隔2~3天抽血檢驗HCG的濃度,若有持續下降可繼續觀察,若下降不大則需繼續注射,但其中仍有5%的患者,事後仍需接受手術切除沒有完全萎縮的子宮外孕胚胎組織。

    對於想再生育的婦女,Methotrexate治療後大約有80%的自然懷孕率,其中80%是子宮內正常懷孕,10~20%再次子宮外孕。若以子宮輸卵管攝影檢查輸卵管腔的通暢性,則可發現80%的輸卵管腔仍是暢通的。

    a. 保留輸卵管有比較好嗎?
    保留輸卵管再度子宮內懷孕率53.0%;再度子宮外孕率14.8%。有時手術後會有持續存在的子宮外孕,因此許多醫學文獻建議保留輸卵管的子宮外孕手術後應抽血追蹤β-hCG,如果術後第一天比起術前β-hCG下降的幅度小於50%,子宮外孕有可能還持續存在;反之如果下降的幅度超過50%,那有85%的機會子宮外孕治療已經成功。
    b. 子宮外孕後的懷孕率?
    當雙側輸卵管因兩次以上的子宮外孕而切除時,病人只能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懷孕率每次約30~40%以上!當只剩一邊輸卵管、手術保留患側輸卵管或使用化學藥劑治療子宮外孕的病人,這些患者於追蹤一年後,約有66%的病人成功懷孕!於追蹤二年後,約有81%的病人成功懷孕!其中約有84.7%的病人是子宮內懷孕;約有12.6%的病人發生流產;約有13%的病人於追蹤一年後,再發生子宮外孕;約有19%的病人於追蹤後二年後,再發生子宮外孕;有31%的病人能於一年內順利成功的生下嬰兒;有68%的病人能於兩年內順利的生下小孩。
    c. 子宮外孕後的懷孕率主要決定於下列幾個因素:
    i. 年齡: 懷孕率隨著年齡升高而下降
    ii. 受傷輸卵管側: 對成功懷孕仍有不良影響
    iii. 根除性的手術: 有不孕症病史:成功懷孕率偏低

  • 何謂陰道整型 (詳情)

    陰道整型是將陰道肌膜肌肉由鬆散回覆到還沒有生過小孩前,或是還沒有性生活前的程度。

    通常生下1~2個小孩後不會影響性功能,只有陰道周邊會陰體肌肉的結構因生產時間過長或過快而失去原有之彈性及結構,其他原因還包括陰道生產時醫師沒有正確縫合原有之結構、性伴侶高大、或本身工作需長期站立或搬重物等。

    適合的對象 :
    (1) 女性平躺時腳掌合併膝蓋張開,就可以輕易的看到陰道開口約一個手指寬度。
    (2) 男女雙方有一方對性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3) 自身或伴侶十分在意陰道的鬆緊度,且已經完成生育小孩任務、不願再生或短期內不會再生小孩的女性。

    治療方式 :
    (1) 手術時間:
    手術時間約20~40分,不用住院,可以馬上出院。
    (2) 術後復原:
    術後無需拆線,人體可自行吸收縫線材質,約兩週可恢復正常。
    (3) 注意事項:
    a. 術後要臥床12~24小時
    b. 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c. 溫水坐浴,每天兩次,共7~10天
    d. 勿服用阿司匹林藥物易出血
    e. 不要吸煙
    f. 六週內禁性生活

  • 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 (詳情)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非常微小的去氧核糖核酸(DNA)病毒,通常HPV感染子宮頸後7~8個月之後會自動消失,但有少部分患者會持續感染,並且於10~20年間,發生高度癌前病變,如: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篩檢試驗(HPV Testing)可偵測出高危險種類的人類乳突病毒,其檢驗試劑有15種與子宮頸癌有關的病毒探針試劑,也就是所謂致癌的高危險羣,其中第16、18型最為常見,約占感染率七成,其他如52、58、31、33型則約占3成。此外少數的低危險羣,如第6、11型,則可能引起尖性濕疣(俗稱菜花)或輕度子宮頸病變。目前並無針對病毒本身的治療,但是對於病毒感染後所造成的尖性濕疣、子宮頸癌前細胞病變是可以治療的。

    什麼人需要檢查?
    (1) 三十歲以下,有性經驗女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較為常見,但子宮頸癌在這個年齡層卻非常少見,因為通常這個年齡層感染的病毒沒有症狀且常會自動痊癒或消失,通常單一病毒檢查對此年齡層的女性是無意義的,通常需配合抹片檢查,若抹片檢查結果為『不正常但重要性未知的鱗狀上皮細胞』的異常,可進一步做病毒檢查,以判斷是否因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發生的病變,或是發炎所造成的異常。
    (2) 目前為有過性行為者,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前的病毒檢測,以發揮疫苗最大效用。

    檢查前注意事項:
    (1) 不要在經期間檢查。
    (2) 檢查前兩天勿做陰道灌洗、避免性行為、避免使用棉條、殺精泡沫、潤滑液或是陰道塞劑。
    (3) 檢體採樣的方式與抹片相同,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送實驗室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
    (4) 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只能偵測病毒,無法直接看到細胞變化,因此婦女仍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 造成經痛的原因 (詳情)

    大部份的女性在月經週期難免有些不舒服,約有50%的婦女有痛經的經驗,有10%嚴重到影響上學及工作,高達75%青春期的少女有痛經的經驗,如有痛經情形應立即就醫,以排除一些疾病造成的原因,及討論解決減緩疼痛的辦法。

    痛經分為兩類:

    (1) 原發性經痛:
    症狀可能從月經開始前的數小時或月經來時持續2~3天,從輕微到非常劇烈,由下腹、背部到大腿內側,伴隨有頭暈、噁心、嘔吐、便秘、拉肚子、頭痛或暈倒,通常出現在少女初經後幾個月至一年內,原因是前列腺素的釋放,造成子宮收縮及淤血。據研究,痛經婦女的經血中有較高前列腺素分泌,治療方法可用NSAIDs來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此外避孕藥也可減輕疼痛,因為沒有排卵所以子宮內膜及經血會較少,故前列腺素的分泌也相對較少。假如症狀無法因NSAIDs 和口服避孕藥合併使用而改善,則可能要考慮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經痛。

    (2) 續發性經痛:
    其他原因造成的痛經,若突然發生以前都沒有的經痛現象,則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的原因導致,一些常見的原因如下:
    a. 月經中期的疼痛:
    月經中期的排卵期,因骨盆腔有少量血液進入,所造成的疼痛感。
    b. 子宮內膜異位症:
    疼痛可能在月經之前或以後,也有可能持續疼痛或性交疼痛,月經期間會有點狀出血,也會在內診時摸到硬結,通常在20~30歲發病,更年輕時也有可能發生。
    c. 骨盆腔發炎:
    最初是月經來潮時,後來可能變更為月經之前就開始疼痛,可能隨著月經週期間出血、性交疼痛和內診時的觸痛。
    i. 卵巢水瘤
    ii. 骨盆充血症
    iii. 肌瘤或腺瘤

  • 陰道不規則的出血 (詳情)

    女性無預期出血的情況有:

    (1) 經血來的時候出現點狀少量出血。
    (2) 大量經血持續好幾個小時。
    (3) 經血來的時候時間拖的較長。
    (4) 與伴侶性交時發生出血現象。

    因為年紀及服用荷爾蒙所造成的無預期出血,有下列情況:

    (1) 停經前的婦女於月經來潮前會有點狀出血,是屬正常現象。
    (2) 若妳開始使用避孕藥,剛開始的幾個月可能偶而會有點狀出血。
    (3) 停經的婦女若服用『週期性』荷爾蒙補充劑,停止後的2~3天可能會像經血般的來潮,是屬正常現象。若妳有其他時間的出血,或出血量的改變都應就醫檢查。
    (4) 停經婦女若服用『連續型』荷爾蒙補充劑,不應有任何出血,有出血則應就醫檢查,經過一年後有80%不再出血。
    (5) 停經後的婦女沒有服用荷爾蒙補充劑,而有陰道出血,應就醫檢查。
    (6) 青春期之前的陰道出血,應就醫檢查。
    (7) 新生女嬰因為受到母體荷爾蒙的影響,於初生後的幾天內陰道會出血,是屬正常,若有其他的陰道出血情況,就應找出原因。

    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原因如下:

    (1) 陰道外傷或性侵害。
    (2) 子宮頸糜爛或發炎。
    (3) 性病、黴菌及其他細菌或原蟲的感染。
    (4) 女性荷爾蒙失調,月經功能性失調。
    (5) 子宮腺瘤、卵巢水腫、瘜肉。
    (6) 子宮肌瘤、瘜肉、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症。
    (7)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輸卵管等女性生殖系統的癌症。
    (8) 早期懷孕的不正常出血,如:流產或外孕。

    若有不正常出血,應就醫檢查並記錄出血狀況,查看出血是從陰道或肛門而來,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務必遵照醫生指示,如果是懷孕初期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

  • 有效的避孕方式 (詳情)

    有效的避孕方法:

    (1) 阻隔法:
    保險套、女性阻隔膜、女性子宮頸環,可阻隔精蟲進入子宮頸內。
    (2) 避孕器:
    放置於子宮腔內,干擾子宮腔內的環境,使精蟲無法生存。
    (3) 荷爾蒙法:
    荷爾蒙植入、注射、口服避孕藥等,以干擾排卵受孕和受精卵著床。

    無效的避孕法:

    (1) 體外射精:
    因射精前陰莖已分泌一些精蟲液體,所以極有可能會懷孕。
    (2) 性行為後陰道沖洗:
    無法沖洗乾淨,有可能促使精蟲進入子宮腔內。
    (3) 性行為後小便:
    精蟲進入體內並非是由尿道,而是經由陰道,因此小便並無法沖走精蟲。
    (4) 於月經來紅時有性行為:
    較安全且不容易受孕,受孕可能極低。

    避孕可以同時預防性傳染病嗎?
    部份子宮頸套含有殺精劑,或含有latex or polyurethane殺精劑的保險套,百分之八十有預防的效果,因有阻隔及殺死精蟲避免體液的相互傳染。

    避孕各種方式的效果如何?
    口服避孕藥(有按時每日吃一顆)、結紮(男性輸精管阻斷,女性輸卵管阻斷)或皮下植入荷爾蒙及避孕器等,避孕效果幾乎是99%~98%。至於男用保險套、女用的子宮頸套或隔膜等正確使用避孕效果約達88%~82%,而只用殺精劑或精確使用月曆推算避開危險期避孕效果約70%~80%,較不可靠。

    哪一種避孕方式方便,簡單適合我?
    荷爾蒙植入或口服避孕藥,對於性行為不願干擾或常有性行為者較方便,若性行為不頻繁,不如使用男女保險套方便。
    避孕失敗的原因,例如:忘了服避孕藥、來不及戴好保險套與女性隔膜或是想有性行為時,卻沒有預防的準備,因此,可與醫師討論較適合哪一種方式,若覺得不方便不適合,可改用其他的試試。有些避孕方式並非適合每一個人,口服避孕藥不適合超過35歲且有抽煙習慣者,子宮內避孕器則不適合有骨盆腔炎,假如事前不想花心思,可能就懷孕了,事後補救可能更麻煩,花更多時間與精神。

  • 孕婦要做哪些產檢 (詳情)

    一般檢查:
    量血壓、測量體重及水腫的情形,血壓於懷孕時會下降,因為懷孕時總血量增加,而心臟血管系統彈性的擴張。懷孕時,正常的血壓是120mmHg(收縮壓)╱70mmHg(舒張壓),超過140mmHg╱90mmHg就是偏高了,也就是說,懷孕時妳的血壓比以前收縮壓高出30mmHg,舒張壓高出15mmHg,則是妊娠引起的高血壓或子癇前症的表徵之一。

    其次是檢查腹部,看懷孕的週數,一般在第四個月開始,量子宮的高度大小,而七個月時會評估胎兒在母體內的位置。

    通常於第一次產檢和預產期即將到來時會有內診,也就是上內診檯,用鴨嘴器輕放入陰道中,以便醫師檢查陰道子宮頸的情形,是不痛的,可能會有壓迫及不舒服的感覺,會做抹片及取樣檢查性傳染病,這些步驟也是不痛的。

    尿液檢查:
    每次的產檢都要驗尿,因此出門前可先喝點水,以便到醫院能解尿液,最主要是檢查尿中的蛋白質(protein)、胴體(ketone)、糖分(glucose)和任何存在的細菌:

    (1) 蛋白質(protein):
    尿中存有過多的蛋白質(白蛋白 albumin),是子癇前症或妊娠高血壓的表徵之一,也可能是尿道發炎或腎臟方面的疾病,而尿中白血球的存在也是尿道發炎的現象之一,測試的方法也是使用試紙,若尿中的蛋白質超過 30mg/dl,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24小時尿中蛋白質測試。
    24小時尿液檢查是收集24小時的小便,測全部的含量,正常沒有懷孕的婦女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約150mg/day,而正常懷孕婦女稍多,約為 260mg/day 或更少,假如懷疑有子癇前症,則需要更多的檢查,如:抽血、超音波、胎兒監視(見子癇前症)。
    (2) 胴體(ketones):
    胴體的產生是因為身體無法由食物中得到足夠的能量,而須靠代謝體中的脂肪而產生的物質,而排泄至尿液中。假如懷孕時,噁心嘔吐非常嚴重也會產生,表示你需要點滴注射來補充養分;另一個情形就是妊娠糖尿病時,當血糖太高(超過 200mg/dl),則可導致危險的併發症,稱為糖尿酮酸症(disbetic ketoacidosis,DKA)。
    尿中的胴體測試可用試紙,把試紙放於檢查的尿液中,參考標準的色澤變化,則可知道是否有胴體的存在,很快可知道結果。
    (3) 糖分(Glucose):
    尿糖是妊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GDM)的激素之一,正常的懷孕尿中便有糖分,但若量高且有別的危險因子存在,則需考慮妊娠糖尿病,而測試法也是用試紙測試(例如:Diastix、Clinistix),假如懷疑有妊娠毒血症則需進一步做 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若不正常則需在進一步做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見妊娠糖尿病) 。

    尿液培養:
    尿液於第一次產檢時,需分析與細菌培養或是有任何尿道感染的現象,如:小便疼痛、頻尿等,均需尿液培養。

    血液檢查:

    (1) 血紅素( Hb )檢查:
    血紅素即紅血球攜帶氧氣,會於第一次產檢及四個月(second trimesters)、七個月(third trimesters)檢查,低血紅素值稱為貧血,易發生於懷孕期間,因血量的增加稀釋作用。低血紅素可能造成胎兒體重過低,可以血紅素值追蹤治療情形。
    (2) 血糖篩檢(Glucose challenge test):
    於懷孕24~28週時,抽血測血糖,以篩檢妊娠糖尿病(見妊娠糖尿病)。
    (3) 口服血糖耐受性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假如上述的血糖篩檢沒有過高,則需服用100克糖/400㏄水,每一小時抽血測試血糖(見妊娠糖尿病)。

    其他的血液檢查:

    於第一次產檢時會測血型和血液中的Rh因子,Rh因子於人體中不是正就是負,若妳Rh因子為正,則不需要治療,假如是負,而胎兒是正時,則妳的體內會產生抗體,當下次懷孕時可能會傷害到胎兒,需以免疫球蛋白(Rhogain)注射預防。

    抽血也可驗出是否有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r or mbella)的免疫能力,因早期懷孕有德國麻疹的感染會造成胎兒畸形,包括有白內障、心臟缺陷、耳聾等,大部分的婦女均曾暴露或接受疫苗而有免疫力,其免疫力可終其一生。

    愛滋病(HIV)、B型肝炎(hepatitis B)或梅毒(Syphilis)也可從抽血中測試出,而其他的性傳染病可由陰道分泌物來檢查或抹片得知。

    血液檢查可篩檢遺傳性的貧血症,像地中海型貧血症(thalassemia),假如父母雙方都是隱性帶原者,則胎兒有25%是地中海貧血重型(thalssemia major)。Alpha-fetoprotein(AFP),α胎兒蛋白抽母體血液測試,是用來篩檢胎兒一些基因異常或天生畸形的測試(見唐氏症篩檢),假如篩檢測試異常,則需羊水穿刺或基因諮詢。

    懷孕時有些體液必須檢查:

    (1) 抹片:
    抹片每年作一次,第一次產檢時於內診時會做抹片,於陰道內放入鴨嘴,取一些子宮頸的細胞於顯微鏡下分析,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的癌變,或其他的發炎與感染。
    (2) B群Streptococeus(GBS):
    B 群 steptococeus 是一種細菌,會造成新生兒的感染,像是肺炎、腦膜炎、懷孕婦女的感染,於生產時可能會傳染給寶寶,生產過程需要給予抗生素的點滴治療,以預防感染。
    (3) 塗抹培養:
    是於懷孕的肛門與陰道內採樣,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建議,懷孕婦女於35周到37週之間,應篩檢B群 streptococeus(GBS)。
    (4) 性傳染病:
    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所有懷孕婦女都應篩檢性傳染病,像是披衣菌(chlamydia)、淋病(gonorrhea)、B型肝炎(hepatitis B)、愛滋病(HIV)和梅毒(syphilis),因以上疾病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愛滋病、 B型肝炎、梅毒可經由抽血來檢測,而披衣菌和淋病則可由陰道分泌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得知,當然妳的醫師會依據妳的個別情形,建議應檢查的項目。

    披衣菌(chlamydia)、淋病(gonorrhea)和梅毒(syphilis)都是由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而病毒感染的B型肝炎、愛滋病,雖無法於母體痊癒,但可由預先的評估與治療而降低感染胎兒的危險。

    超音波:
    這是懷孕媽媽最期待的部分,妳可在螢幕中看到寶寶,醫師也可得知寶寶的生長與發展情形及檢查胎盤是否正常,有無子宮外孕及一些天生缺陷等。

    (1) 陰道超音波:懷孕早期需經由陰道才能看到早期懷孕的情形。
    (2) 腹部超音波:偵測器置於腹部掃瞄,懷孕八週後,一般常用的檢查方法。

    檢查方法非常簡單,於超音波機器旁躺下,通常燈光不能太亮,以利螢幕能更清楚,偵測器與腹部均塗上潤滑劑,以利於腹部滑動,妳即可從螢幕上看到寶寶了。有時,可能需脹尿,透過澎漲的膀胱,以便能更清楚的看到胎兒的影像。

    超音波是利用對人體安全的高頻率的聲波反射,及電腦處理而呈現影像,現在最新的3D是立體的影像,原理與上述的超音波相同,只是以立體的呈現,使影像更為清晰。

    通常醫師於早期懷孕時,會利用超音波來確定胎兒的週數大小,以推算與產期,使其更準確。另外於18~20週左右會有一次詳細的超音波檢查,檢查胎兒生長情形、器官發展、胎盤的情形,及羊水量等,一直到懷孕末期都可用來追蹤胎兒生長的情形,不失為一種方便安全又便宜的方法。

  • 如何預防性病 (詳情)

    性病會造成女性健康的後遺症,如:骨盆腔炎而造成的不孕,或是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與子宮頸癌的關連,另外還有一些性病會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染給寶寶,顯然性病是很難完全預防。

    而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保護我們減少性病的傳染:

    (1) 了解妳的性伴侶:
    妳的性伴侶若有其他的性伴侶,則其他性伴侶的性病均可能傳染給妳。
    (2) 保險套的使用:
    是除了禁慾以外,最好的預防性病方式。
    (3) 避免高危險的性交:
    任何性交方式,若易造成黏膜撕裂,則易傳染性病,如:肛交。
    (4) 固定的骨盆腔檢查:
    是否有骨盆腔炎,詢問醫師是否需要測試淋病雙球菌或披衣菌。
    (5) 了解感染的症狀:
    對於任何異常的分泌物、疼痛、灼熱感與搔癢,均應求診,並且注意性伴侶是否有其症狀。
    (6) 防止重複感染:
    自己治療同時,也應治療性伴侶,以避免重複感染。

    假如妳是性病患者,該怎麼辦?

    (1) 告知妳的性伴侶,就醫檢查診治。
    (2) 遵循醫師指示用藥。
    (3) 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
    (4) 追蹤是否痊癒。
    (5) 治療過程中避免性行為。

    常見的性傳染病:

    (1) 淋病傳染:
    a. 症狀:
    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經由性行為傳染,感染後症狀為陰道異常的膿狀分泌物,合併尿道發炎、異常子宮出血,並有下腹疼痛等骨盆腔炎症狀,有時也可能成為症狀的帶原者。
    b. 診斷與治療:
    可由培養、免疫螢光法、抽血和臨床症狀來診斷,治療方法是使用抗生素7~14天。
    (2) 菜花感染:
    a. 症狀:
    是由人類乳突病毒6、11型造成,陰道黏膜的皮膚長出踞齒狀1~5公厘淺肉色的小突起,這種尖形濕疣即俗稱的菜花,而其他感染子宮頸的人類乳突病毒16、18、31型則與子宮頸癌有關。
    b. 診斷與治療:
    可由外觀與病理切片診斷出,治療以塗抹抗疣藥膏為主,而較大的病灶,則以電燒與雷射治療,常需反覆數次治療,復發率約20%。

    (3) 泡疹感染:
    a. 症狀:
    陰道泡疹主要是由泡疹第II病毒造成,而泡疹第I型病毒,主要感染於口腔嘴角;泡疹病毒經由性行為傳染後,會有類似感冒、全身倦怠的症狀,位於會陰部會感到疼痛,有小水泡的形成,而水泡破裂後易形成潰瘍,而病毒躲入感染部位的皮膚神經節,偶而發作。

    (4) 梅毒感染:
    a. 症狀: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在破裂的表皮或黏膜,經由性行為的接觸而傳染,初期外生殖器上形成無痛紅色的硬性下疳,發病到1~3個月皮膚會起丘疹,而後進入數年的隱藏期,少數人發生腦膜炎、腎炎、肝炎、主動脈炎等,全身臟器的嚴重併發症。
    b. 診斷與治療:
    可由抽血、臨床症狀來診斷,而治療的首選為盤尼西林注射治療,早期治療可治癒,約達 98%,但若沒有治療則感染可擴散到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5) 陰蝨:
    a. 症狀:
    陰蝨只長在陰毛,和頭蝨、體蝨不同,通常會非常癢,或起紅丘疹,可於陰毛內找到陰蝨或蟲卵。
    b. 診斷與治療:
    最快的治療方式,以藥水洗劑治療。

    (6) 披衣菌感染:
    a. 症狀:
    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年齡低於24歲,且有多重性伴侶或有其他性病者為高危險群,可經由性行為或生產的過程傳染給胎兒,在臨床上可能沒有症狀,或是子宮頸炎往上伸展到骨盆腔,變成子宮內膜炎、卵巢炎、骨盆腔炎或合併尿道炎的症狀。
    b. 診斷與治療:
    可由培養、免疫螢光法檢驗、抽血及臨床症狀來診斷,使用抗生素治療7~14天。

    (7) 愛滋病:
    a. 症狀:
    由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所致,主要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早期完全無症狀,成為有傳染力的帶原者,經過五到七年後開始出現淋巴腫大、盜汗、倦怠、腹瀉、體重下降等,以及出現一系列和免疫下降有關的感染,像口腔念珠菌、泡疹等,當免疫力再繼續降低,則全身性的感染更厲害,例如:肺囊胞蟲、弓漿蟲、巨細胞病毒等,也可能病發惡性的癌症,如:卡波西氏肉瘤等,會有致命的危險。
    b. 診斷與治療:
    愛滋病毒進入人體內後,必須三個月後抗體量足夠,才能由血液驗出,因此空窗期約三個月,目前醫療重點為預防與治療。得到愛滋病後,因免疫力下降,通常使用各種抗病毒藥物組合而延長病人生命;若孕婦感染愛滋病,症狀輕微者若使用抗病毒藥物(AZT),可使胎兒垂直傳染的機會可減少三分之二,在破水前予剖腹產也能降低胎兒垂直感染的機率。

  • 如何預防骨盆腔炎 (詳情)

    性傳染病中造成女性生殖器後遺症最嚴重、常見的疾病是骨盆腔炎。它是一種上生殖道的感染,也就是會影響到輸卵管、卵巢、子宮及其他的構造。骨盆腔炎若沒有治療,將會導致慢性骨盆腔炎、子宮外孕,甚至不孕等嚴重的後遺症。

    骨盆腔炎的病源是由陰道和子宮頸上行感染到子宮、輸卵管和卵巢所造成,最常見的病源是披衣菌和淋病雙球菌的感染,有時也會因為一些正常生存於陰道的菌種引起。

    妳是高危險群嗎?

     (1) 多重性伴侶易有較高的感染
     (2) 性活躍的青少女比年紀大的女性有較高的機會
     (3) 有性傳染病者,特別是淋病雙球菌和披衣菌的感染者
     (4) 曾有過骨盆腔炎,容易再復發

    骨盆腔炎的症狀?
    披衣菌所造成的骨盆腔炎,可能只有輕微或沒有任何症狀,卻可能造成生殖器官嚴重的傷害,而一般常見的症狀如下:

     (1) 發燒
     (2) 下腹疼痛
     (3)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
    (4) 性交疼痛

    如何治療骨盆腔炎?
    上生殖器官的感染病菌種類很多,且培養不易,醫師通常會給予廣效抗生素治療,療程約為1~2星期,許多女性有骨盆腔炎,而男伴通常沒有症狀,為了預防再一次的感染,男伴通常需要同時治療。有部分較為嚴重的骨盆腔炎,會發燒不退,骨盆腔化膿,需要住院進行開刀引流。

版權所有 © 2014 博全婦產科診所
網站維護:耀聖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8號(市民大道旁)  傳真(02)2740-0839